首页 > 内容详情
特 载
2017-11-13

让幸福绵阳触手可及

中共绵阳市委书记 彭宇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省委王东明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绵阳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把幸福绵阳建设作为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努力让人民享有更优美的环境、更满意的收入、更安全的保障、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厚实群众的幸福“里子”,让幸福绵阳触手可及。

一、优化人居环境,增强群众舒适感

良好人居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绵阳市坚持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抓手,着力提高城市的优美度和宜居水平,以城市“美丽指数”和“宜居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实施“美丽绵阳”工程。推动城市变景区,对市内高速出入口、三江码头、城区公园等重要节点、线路和景点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加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亮化力度,依托穿城而过的三大水系打造西部城市夜景标杆,努力建成四川最美丽城市。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天蓝”“水绿”“土净”行动,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无污染粮食。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快申建中国绵阳大熊猫国家公园,探索实施涪江流域生态补偿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其经验得到中央改革办肯定。2015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3天,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获评第五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博览会“最佳城市风采奖”。

开展交通攻坚大会战。打通对外连接通道,加快推进绵九、绵西高速和绵遂、成兰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北川等通用航空机场,成绵乐城际铁路、绵遂高速等交通干线建成通车,绵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4.8万人次,加快建成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畅通城市内部交通体系,建设二环路、绕城高速、机场直通道等城市快速通道,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改造提升城区路桥站,增设公交车专用通道、开通城市定制公交,新投入使用一批公共自行车,建成42千米城市绿道,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推进城建攻坚行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实施雨污水干管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元通溪谷公园、边堆山遗址公园等城市新区公园,启动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等多项试点,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深入推进产城融合,规划建设100平方千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加快完善城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成功通过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评审。实施智慧绵阳建设行动,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应用、信息惠民、智慧城市“三大工程”,加快数字家庭、智能交通、智能停车场等建设,获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二、推动人人享有,增强群众获得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绵阳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

实施“免费午餐计划”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由点到面、有序推进”思路,克服财政吃紧困难,首批在平武、北川国家级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试点后,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2015年投入资金5046万元,2016年预计将达2.3亿元。截至目前,全市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面实施“免费午餐计划”,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全覆盖的城市,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完成,惠及全市500所学校近20万名学生,被老百姓誉为“距群众最近、最有温度”的幸福绵阳工程。

推进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和库存商品房适老化改造。建成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志愿者、社会组织、加盟商及卫生医疗机构等资源,汇集服务人员4000余人,构建起安全、便捷、周到、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已为10多万居家困难老人提供“一键通”养老服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推进库存商品房适老化改造,引导企业自主完善房产项目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大力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知名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康养地产,为老年人提供优质、舒心、便捷的居住条件,让其安享晚年生活。

加快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治理。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工程和提高民众福祉的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去年全市开工危旧房棚户区改造11242套、开工率全省第一;“十三五”期间,全市拟再改造危旧房棚户区29731户、面积237万平方米、投资额超过100亿元。鼓励货币化补偿安置,支持居民自主选购住房、节省安置过渡期费用,让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由期货变为现货”,去年全市实现货币化安置5775户、安置率全省第一。启动老旧小区治理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1300多个老旧小区全面改造提升,惠及14.8万户50多万群众,共圆群众“安居梦”。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来谋划,以秦巴山区贫困县、龙门山区高山区和丘陵地区旱山区为主战场,打好“3+10”政策组合拳,推进以“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为重点的“五大扶贫工程”。加快全省丘区农村脱贫攻坚示范区建设,为全省丘区脱贫攻坚探索新路子。实施“四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在全面小康道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三、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群众安全感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绵阳市大力推进平安绵阳和法治绵阳建设,不断创新社区服务,着力打造和谐社会环境,让每位群众都能安居乐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构建社区服务“三治协同”机制。针对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力量薄弱、治理活动主体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治理工作创新不够”等问题,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以基层自治为基础、多元共治为目标、坚持法治为保障”的社区服务“三治协同”机制,形成了社区群众充分自治、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基层法治基础夯实的社区服务新格局。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在平武县高村乡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民主模式”,在江油市探索实施单元化联户共建共享工程,在涪城区剑门路西段社区探索成立“爱心银行”,在盐亭县生产村探索成立自治社会组织,不断深化“三治协同”实践,形成了人人都在自治中、人人都在共治中、人人都在法治中的和谐城乡社区环境。

完善平安绵阳建设“三大体系”。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连续五年名列全省前两位。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成立绵阳市应急综合救援支队和17个救援分队,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联动实战演练,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完善质量安全体系,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大对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群众对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

筑牢法治绵阳建设基础。推进依法行政,建立“三项清单”制度,强化政府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等刚性约束,坚持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被确定为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市。着力司法公正,深入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杜绝暗箱操作,真正让司法“晒”在阳光下,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深化信访改革,建立市级领导包案全覆盖制度,全面推行联合接访、不满意信访事项第三方评价机制,国省两级交办信访积案结案率100%、息诉息访率92%,获评全省积案难案化解先进集体。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构建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四、塑造人文精神,增强群众自豪感

文化是人民群众必需的精神食粮。绵阳市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具有时代特质的城市人文精神,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幸福绵阳建设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延续城市厚重历史文脉。绵阳是拥有2300多年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等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两弹城、亚洲最大风洞群蕴含的国防科工文化独具魅力,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铸就的感恩奋进文化感天动地,文昌庙会、雎水踩桥等大众文化活动源远流长。在传承历史文化过程中,注重保护性开发嫘祖陵文化景区、跃进路1958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打造越王楼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青莲国际诗歌小镇,举办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华夏母亲嫘祖故里祭祖大典,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厚植城市文化底蕴,不断增强市民的历史文化认同感。

打造创新活力希望之城。注重融入科技、创新等现代元素,培育塑造创新创业、开放包容的城市人文精神,着力打造一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让每一个生活在绵阳的人民都倍感自豪。加快建设10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平台,制定出台绵阳市鼓励创新创业“十有”政策,办好中国(绵阳)国际科技博览会,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热潮。牢固树立“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的理念,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城市动力活力不断增强。鼓励各方有志之士来绵投资创业,共享国家科技城建设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机遇,让一个个希望在绵阳点燃、一个个梦想在绵阳实现。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在绵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实现乡村和城市学校少年宫全覆盖,让群众就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126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城文化艺术广场,鼓励创作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文化作品,电影《兰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音乐作品《江上泛舟》获亚洲国际音乐节创作金奖。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书香绵阳”全民阅读、“绵州大舞台”惠民演出等活动,承办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第四届中国诗歌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

着力提升市民人文素养。提升市民道德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最美志愿者”“最美绵阳人”等评选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不断焕发社会正能量。增强市民科学素养,积极开展“科技之春”“科普进万家”等活动,宣传展示国家科技城风采和科学知识,营造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获批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诚信奖惩机制,发布“红黑榜”,评选表彰诚信建设示范窗口和诚信单位,曝光惩处弄虚作假和伪善欺诈行为,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继承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扎实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形成“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局面,2016年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连续五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成为群众最为津津乐道的一块“金字招牌”。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绵阳,过去因古人的赞誉享有“富乐之乡”的美誉,未来将以540多万绵州儿女的共同努力,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原载《绵阳日报》2016年10月8日第1版)




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制定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的关键时期。中共绵阳市委六届十次全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今后五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我市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科学分析“十三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增强绵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开创了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上7个百亿台阶,持续保持全省第二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围绕科技城建设“五地”发展定位,努力探索军民融合发展路径,获批执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被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地区,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科技城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50%,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服务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二。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绵阳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1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达到121万人,预计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在全国率先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国资国企、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行政体制、社会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较大进展。连续成功举办三届科博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明显提高。灾后重建全面完成。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涌现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院士、“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等先进人物事迹。成功创建并持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领跑全川,高考连续保持全省“双第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政治建设卓有成效,法治绵阳建设硕果累累。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形成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这些成就来之不易,为“十三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内外环境。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从国内环境看,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处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将为后发赶超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绵阳被列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地区,中央要求科技城当好西部地区创新创业“领头羊”和军民融合“排头兵”,省委要求绵阳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在全省“两个跨越”中走在最前列,有利于提升我市创新驱动能力,推动国家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拓展我市对外开放合作新通道,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国内新一轮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有利于我市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推进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机遇承载使命,机遇考验担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牢牢抓住、用活用好。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足、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是绵阳最大的市情,“加快发展”是绵阳最大的任务。经济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好,高端产业发展不足,转型发展任务艰巨;科技城建设市场化程度不高,军民融合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突破,科技潜能没有充分释放,创新要素聚集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尚未全面形成;城乡发展不协调,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投资增长乏力,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民生保障需求大,脱贫攻坚任务重;转型发展中各种矛盾交织,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干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能力水平尚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

总体上看,今后五年,我市面临的机遇千载难逢,抓住用好就能实现跨越赶超;面临的挑战不容回避,应对得当就能转化为新的发展契机。绵阳正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而且能够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发展不好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必须更加准确把握各种机遇,更加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凝心聚力,不辱使命,切实增强绵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牢牢把握“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要求,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三五”时期,破解绵阳发展难题,厚植绵阳发展优势,必须准确领会“五大发展理念”,把新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全市发展各领域各环节。

今后五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创新驱动、军民融合、改革开放、城乡统筹,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打造一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贡献绵阳力量。

(二)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绵阳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已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发展水平跨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质量效率明显提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取得更大进展,率先建成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强市。

——国家科技城建设取得新突破。着力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特色示范区和西部经济发展新兴增长极。军民融合体制机制障碍得到有效突破,先行先试政策取得重大进展,军民融合产业总产值实现翻番。科技进步综合指数达到70%,科技城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8%。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60%、40%以上。

——人民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提前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加快发展,保持比较充分的城镇就业,建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崇德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保持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碳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和省上下达的指标内,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基本建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重大突破,形成若干可向全国范围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和创新政策。市场化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依法治市全面落实,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基本要求

今后五年,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坚持党的领导。

今后五年,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握的战略重点是:

——创新驱动。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系统推进制度、科技、文化和管理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绵阳产业升级版。

——军民融合。积极探索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抓住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机遇,努力走出一条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之路,更好发挥军民融合“试验田”作用。

——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城乡统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平衡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

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既是中央、省委对绵阳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也是绵阳肩负国家使命的责任担当,更是重塑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绵阳经济版图”的关键之举。今后五年,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切实履行好肩负的国家使命,推动国家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推动军民深度融合。抓住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大机遇,开展军民深度融合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构建全国领先的军民融合“创新转化、产业培育、人才集聚、开放合作、服务保障”五大体系,加快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示范区。

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工作运行和政策制度体系,搭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创新改革试验协作平台。制定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探索建立军民融合工作考核机制。推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支持军工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建立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机制。争取开展国防知识产权解密和转化交易试点。积极引导民口单位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和军工基础建设,支持企业加大军民两用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工重大设备设施等向民口开放,建立军民两用人才共享数据库。

促进军民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考核评价和利益导向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利益联结,加强技术交易、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建成全国知名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支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中科创新育成中心和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组建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创意项目交易平台。积极争取科技部在绵定期举办年度国家级高新区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强与央属军工企业战略合作,推动十大军工集团在绵布局一批重大军民融合产业项目,推动在绵军工单位孵化转化一批军民融合企业。培育发展核技术应用、空气动力、航空发动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军民两用特种新材料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和航空新城,推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军民融合产业园、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先进技术筹建国家核医学基地。开展军民融合企业和军民融合园区认定试点。

强化军民融合服务保障。推动军地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军地兼容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激励政策。开展军民融合投融资机制创新改革试点,争取建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组建军民融合发展投融资公司,发行军民融合债券,推动设立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资金。鼓励更多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和为军民融合发展服务的专营支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军民融合产业领域。培育军民融合科技评估、成果转化、资源配置、管理咨询、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打通军民融合技术向产业转化的通道。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持续增强国家科技城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联盟。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鼓励企业牵头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的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支持企业研发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

提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能力。着力释放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潜能,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承接国省重大专项,支持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推动中央在绵科研院所参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就地转化科技成果。对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计划,推动西南科技大学等在绵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具有竞争力的一流学科;推动绵阳师范学院成为四川省本科转型发展示范院校,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加快孵化器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引入国际元素规划设立国际孵化园,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深入实施“涌泉计划”,支持现有孵化企业发展壮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科技人才、青年大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民间能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进入创新创业主战场。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围绕梯度化发展,强化差异化服务,激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裂变式增长和健康发展。

(三)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围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优化存量、做大增量,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同发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培育发展新动力。围绕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巩固提升出口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协同性和持续性。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把投资重点放在弥补短板、提升产业水平和发展竞争力上,围绕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转型升级等新增长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改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推动消费升级,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瞄准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培育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进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外向型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鼓励企业和资本参与跨国并购、合作研发,支持有实力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把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大力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坚持以领军企业为主体,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人才和技术为支撑,加快突破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支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集团。推动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等六大产业加快发展,打造上中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具有核心知识产权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推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全企入网,壮大电商经济规模,打造本土电商平台,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抓好电商试点示范,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电商城”,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传统产业跨界竞争、跨界融合,以大流通链、大数据链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推进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树立“互联网+旅游”思维,引进一批优质旅游项目,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和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一批创新型旅游商品,加快建成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地。支持软件产业发展。建设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加快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养老健康、商务和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试点行动,推动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加大传统老工业基地提升改造力度。对接国家智能制造工程,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支持龙头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制造业水平、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形成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化解产能过剩,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按照“集约集聚、产城融合”理念,构建“一核三区多园”有形空间,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支撑和推动国家科技城建设。

加快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坚持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率推进,举全市之力,把集中发展区打造成全市发展的新引擎和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建设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创新发展示范区。积极争取引入一批重大国防科技专项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研发孵化转化等各类创新平台。大力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到2020年,基本建成30平方千米的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基本形成100平方千米的集中发展区主体框架,努力再造一个“产业绵阳”“科技绵阳”“宜居绵阳”。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要素保障,以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吸引力和聚集力。立足园区定位,加快把高新区打造成科技城创新驱动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把经开区打造成科技城开放合作示范区,把科创区打造成科技城创业经济承载地。加快各县市区产业园区建设,促进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把四川绵阳汽车产业园打造成四川省第二大汽车城和西南地区重要汽车生产基地,推进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创新园区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完善体制机制和工作制度,构建科学、高效、扁平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办园方式,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建立完善市场化的利益联结机制、绩效化的薪酬激励机制、差异化的项目统筹机制、高效化的联动推进机制和科学化的督查考核机制。

(五)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加快建设科技城“人才特区”,培育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格局。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实施“千英百团”聚才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高技能优秀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依托在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重大创新平台和科研项目,引进科技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柔性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

构建更加实用的育才体系。实施优秀企业家培育工程,开展“商界精英”“明日之星”和“创业能人”培训。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争取部、省、院共建“科技城大学”,培养军民融合型专业人才。支持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培育体系建设,鼓励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围绕产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探索依托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西部一流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构建更加科学的用才机制。加快落实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和股权激励等改革政策措施,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试点,最大限度为各类科研单位和科技人才“松绑”,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扩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人才双向兼职流动,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

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党管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投入并统筹用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引导人才向产业和科研生产一线聚集。办好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军民融合发展论坛等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依法保护企业家及各类人才的财产权益和创新收益。大力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形成各类人才蜂拥而至、奔涌而来的生动局面。

(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新一轮开发开放机遇,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西部内陆城市区位劣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方向,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不断提高政府效能,把绵阳建成西部审批时间最短、审批效率最高、收费最低的城市之一。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完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交易平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投融资改革,引入社会资本组建产业投资基金,推广运用PPP等建设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投资引导作用和投融资放大功能。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放宽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同等享受各种要素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投资,释放民间资本投资潜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资信、个人信用、行业诚信数据库,建立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精准对接国家内陆、沿江、沿边开放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密切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港澳台等地区联系,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分工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持续提升科博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程度,将其打造成彰显军民融合特色的国际性知名展会。持续办好电子商务发展峰会,将其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电商品牌展会。推动绵阳国家出口加工区升级为国家综合保税区,打造科技城对外开放桥头堡。推进成德绵协同发展、协同创新,加快建设成德绵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主动融入四川省中德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建好中德(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加强科技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积极参加西博会等大型会展和“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四川百企进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投资促进活动”等招商活动。充分发挥驻外招商分局、非企业经济组织对外交流合作作用。加快开放口岸和海关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口岸、海关、检验检疫通关协作,努力把绵阳口岸建成内陆一流口岸。

四、决胜率先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幸福美丽绵阳

加快建设幸福美丽绵阳,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现实需要。今后五年,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生活在绵阳的人民更有富足感、舒适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美丽绵阳抬头可见、幸福绵阳触手可及。

(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足弥补区域发展短板,夯实县域发展基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推进市县协同发展。以激发县域发展活力为重点,通过延伸产业链、服务链和基础设施链,推动市县错位发展、配套发展和协调发展。科学划分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促进国土空间优化开发、高效利用。统筹谋划平原、丘陵、山区三类地区发展,分类制定支持政策,着力打造“一核四带”。建立健全联动共享机制,加大市对县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力度,充分向基层授权,释放县域经济活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支持各县市区重点发展一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涪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游仙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产业,江油市重点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安县重点发展汽车、精细化工和医药食品产业,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重点发展生物、食品产业,北川县重点发展航空高端装备制造、食品产业,平武县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配件制造产业,努力形成支撑县域发展、带动全市跨越的龙头方阵、财源支柱,尽快形成新的整体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稳定粮食生产,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加快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粮经复合型基地建设。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依托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创新中心。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加快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改善农业技术装备条件,大力提高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延展农业功能,推进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型业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扩大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实施居住证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要求,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二)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摆在改善民生的首要位置,以秦巴山区贫困县、龙门山区高山区和丘陵地区旱山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坚持精准施策。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着力从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输出、实施异地搬迁、结合生态保护、加强教育、开展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探索资产收益等方面精准帮扶贫困群众脱贫。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力度。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

增强造血功能。以连片扶贫开发为重点,着力在贫困村村社道路、贫困农户安全饮水、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和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上下功夫。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实施科技扶贫、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重点扶贫项目,做好特色农产品包装、宣传,支持企业和专合组织创品牌创名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多途径提高贫困人群经济收入。深入推进绵阳市丘区农村脱贫攻坚示范区(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健全扶贫投入机制,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建立金融扶贫支持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健全扶贫协作机制、定点扶贫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构建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建立目标考核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强化考核,落实责任。

(三)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坚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支撑、小城镇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规模适度、层次明晰的城镇体系。大力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做优区域性中心城市。坚持规划引领和绿色建设,加快行政区划调整,拉大城市框架,完善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完善文化表达,提升百万人口大城市发展水平。实施“美丽绵阳”工程,推进城区变景区,抓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三江六岸”城市主体景观带,规划建设一批主题公园和城市雕塑,融入科技元素,提升城市品质。统筹推进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合理规划建设市政设施、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抓好以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城区老旧小区治理。科学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争取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海绵城市。加大交通拥堵治理力度。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加大城市品牌宣传营销,不断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做强县城。坚持体现特色、突出产业、保护文脉,把县城环境做美、特色做浓、品位做高、功能做优。加快推动安县设区、三台设市,推进撤乡设镇、镇改街道。扩大江油和三台城区规模,把盐亭、梓潼、平武、北川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重要载体,提高人口集聚能力。

作美特色小城镇。坚持融入文化元素、留住历史记忆、增强经济实力,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古镇、旅游名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持续推进青莲、武都、芦溪、西平、许州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培育形成整合城乡要素资源、聚集吸纳乡村人口、联动推进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提高对接城市、辐射农村的能力。

(四)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居民收入提升计划。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

实施就业创业扶持计划。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加强就业援助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实施教育提质惠民计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突出素质教育,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合理规划布局义务教育学校,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全覆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率先实施十五年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对接教育部优质职教建设计划,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发展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现代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向应用型学校转型。发展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数字化校园改造提升工程。鼓励名校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有序交流。支持和规范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园区建设。推进绵阳从西部教育强市向全国教育强市跨越。

实施社保扩面提标计划。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全面落实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险关系跨区域转移接续办法。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将生育保险合并到基本医疗保险。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统筹救助体系,强化政策衔接,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实施健康绵阳计划。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鼓励兴办健康服务业,大力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促进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新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促进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建立新农合筹资增长及费用分担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增加艾滋病预防等特殊病危害防治,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和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中医药产业和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建设中医药强市。改革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方式,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重视嵌入式托老服务机构的培育扶持,支持康养园区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人道事业,加强应急救护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壮大体育产业,推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加快建设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市。建设药品供应应急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实施文化繁荣计划。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社会诚信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评选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人物,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建立文明城市长效常态化建设管理机制,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扩大创建成果。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延展历史文脉、独具一格的绵阳文化品牌。加快建设与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科技城相适应的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城市文化中心等项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力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全民阅读,办好文化讲堂,丰富文化生活,扩大文化消费。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快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符合国家科技城建设需要的新型智库。推动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扶持龙头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化创意休闲产业综合集聚区、特色文化产业带和产业组团。

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实施“互联网+文化”工程,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支持传统媒体深化改革,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坚持依法管网、依法用网,有效利用论坛、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突出关注民生,主动反映社情民意,凝聚社会共识,弘扬社会正能量。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强互联互通为重点,实施交通、水利、信息、能源等联网和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

实施交通攻坚“大会战”。力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亿元,构建外联内通、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努力建设集铁路、航空、高速公路、轻轨为一体,铁路、城际轨道与城市公交有机衔接与一体化发展,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沟通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川西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新建绵九、绵西、绵苍、平广、绵中等高速公路。提高干线路网整体水平,推进县乡公路全面建成等级公路。实现油路(水泥路)铺装率100%、通建制村公路通达通畅率100%、通村民小组和新村聚居点道路硬化率100%的目标。加快建设成兰铁路、西成客专,启动绵遂铁路建设,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加快航线网络建设,打造航空旅游集散地,建设区域性航空枢纽和四川航空物流副中心。适时启动机场迁建选址工作,推进北川、平武、三台等通用机场建设。促进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城市智能交通、新能源交通和绿色交通。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武引二期、开茂水库、沉水水库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开工建设草溪河、祠堂湾、新华等重点水源工程。推进武引灌区和人民渠灌区等一大批大中型水利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强农村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渠系防渗改造,建设水利现代化灌区示范区。加快堰塞湖综合开发利用进度,适时启动“引通济安”跨流域补水调水工程。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抓好应急水源和城市(镇)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城市排涝防洪水平,加强防洪减灾设施建设。加强涪江、安昌江流域综合治理。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宽带绵阳”“智慧绵阳”建设。综合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推广“三网融合”。加大千兆网覆盖面,加快先进信息网络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延伸覆盖,全面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畅通、技术先进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应用、信息惠民、智慧城市“三大工程”。加快建设绵阳物联网产业园,培育物联网环境下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应用产业。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涪江绵阳水电集群,开发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实施天然气气源设施扩容改造和管线设施安全改造,加快LNG、风电等清洁能源应用,建成一批LNG加气(注)站和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形成全市清洁能源网络化布局。加快输变电设施配套建设,启动1000千伏、500千伏超高压、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推动农网改造升级,加快重点领域和单位节能工程,建成“安全可靠、智慧高效”绵阳电网。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绵阳永续发展。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中国绵阳大熊猫国家公园”,扩大森林、绿地、湿地面积,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工程。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加强地震、地质、气象等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增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

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实行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双控制,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城乡重点污染源监控防治,加强在线环境监控,重点整治城市烟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推进扬尘综合治理,重点解决建筑垃圾污染等问题。加强颗粒物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解决PM2.5、土壤、水、化学品、医疗危废垃圾等污染问题。开展小流域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资源节约利用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体系和示范推广体系。以绵阳科技城循环经济产业园、游仙经开区城市矿产基地、绵阳经开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推进再制造产业化和“城市矿产”资源利用化。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建材工业与煤炭、电力、冶金、化工行业的核心链接,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率。推进节能减排,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生态产品供给地。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落实细化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的分配和交易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基本建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进一步加强管控,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实施涪江流域干流水环境生态补偿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发展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设。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市场准入,强化源头管控。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评价体系,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五、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强化重大事项决策权、监督权。创新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着力提高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推进改革的能力。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鲜明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加强干部培训,提高推进改革发展能力。

围绕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着眼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更加重视机关党的建设,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带领群众决胜全面小康、推动加快发展中走在前头、做出表率。

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巩固壮大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深化群团改革,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的能力。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明党的纪律,坚定不移惩贪治腐,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加快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推进法治绵阳建设。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人大立法能力建设,做好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立法工作。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阳光政务,强化权力监督。打造公平有序法治市场环境,依法保护市场主体权益。推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着力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构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绵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指导、引导、监督和服务,支持和鼓励参与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

(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编制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实本建议确定的目标要求、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各地要结合实际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各级各类规划要增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加大资源利用、产业结构优化、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人民生活等考核指标权重。要自觉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提高规划的约束力、执行力,严格依据规划组织实施,确保顺利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而努力奋斗!


绵阳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单位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速

或累计数

属性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1700.33

2450

8

预期性

科技城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201

2000

10.74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34.2

43

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5.6

8

预期性

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8

57.9

预期性

%

34

46

约束性


创新驱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

6.53

6.8

预期性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3.6

8

预期性

科技进步贡献率

%

52

65

预期性

互联网普及率

%

51

70

6.54

预期性

民生福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239

28268

8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1

12.5

2.59

约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5.4

[21.6]

预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80

87

预期性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万人

3.6

[16.88]

约束性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

11242

29731

[18489]

约束性

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44.97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万公顷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

%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27.67]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

6.47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氨氮排放量

3.60

二氧化硫排放

0.77

氮氧化物排放

3.17

森林发展

森林覆盖率

%

52.4

53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8363

9000

地表水质量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90.9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劣Ⅴ类水体比例

%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空气质量

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83

85

约束性

主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

其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注:①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居民收入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②[  ]内为五年累计数。

③加注—的指标为国家、省暂未下达或不需测算。




决胜全面小康 实现加快发展为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而努力奋斗

—— 在市委六届十次全会上的报告

中共绵阳市委书记 彭宇行

(2015年12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是在我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报告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审议通过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制定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关于全面创新改革实现加快发展的决定》,安排部署明年工作,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拼搏奋进,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加快发展,建设充满创新、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而努力奋斗。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情况,我讲四点意见:

一、关于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军民融合、改革开放、城乡统筹,实施“两个一号工程”,狠抓脱贫攻坚、交通攻坚和“美丽绵阳”建设,全市呈现出经济健康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干群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一是保持专注发展定力,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全市实现GDP1251.66亿元、增长8.7%。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积极引进和培育“两新”产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1家,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超过56%、34%,保持全省领跑优势。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57.1%,成功承办2015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统筹发展旅游、会展、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旅游收入增长22.2%,举办重大展会活动33场次。农业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增,前三季度农业增加值增长3.4%,预计全年建成幸福美丽新村416个。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国家科技城建设掀开新篇章。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12次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对科技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绵阳被纳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建立科技城“一核三区多园”考核办法,科技城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全市军民融合企业销售收入占全部工业比重名列全国前茅。优化“双创”生态,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300家、总数达到6778家,孵化器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加快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启动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工。成功举办第三届科博会,签约金额较上届增长20%。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今年推出26个专项改革方案,稳步推进79项改革试点,11项改革试点被推荐为全国、全省改革案例。成功举办科技城投资推介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承办海科会、欧洽会绵阳专场等13个重大投资推介活动,全市新签约项目295个、金额1162.1亿元,到位国内省外资金426.44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2.88亿美元。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交通建设掀起大干快上热潮,绵西高速开工建设,绵九高速控制性工程即将开工,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四是坚持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扎实推进“十项民生工程”,办好16件民生大事,完成民生投入106.4亿元。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统筹推进秦巴山片区、丘陵旱山区、龙门山高山区“三大片区”精准扶贫脱贫,启动建设综改区,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66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惠及9个县市区12.7万名学生。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亮化美化,“三江六岸”城市主体景观带、金家林收费站等改造提升项目加快建设。成功承办全国第六届特奥会、2015央视中秋晚会,举办首届李白诗歌奖评选颁奖,积极连创全国文明城市。

五是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群团组织作用,分别召开市委人大、政协、统战和党的群团工作会议进行专题部署。组建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并发挥作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绵部队和科研院所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整顿转化一批软弱涣散党组织。持续推进正风肃纪,抓好省委巡视整改,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开展南充拉票贿选案专题警示教育,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更加巩固。加快建设法治绵阳,绵阳成为全省首批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带头加强理论武装,增强党性观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头落实民主集中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带头参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一线访贫问苦、调查研究、推动落实;带头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廉洁自律,为全市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

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一棒接着一棒跑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向为绵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老领导,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绵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关于“十三五”发展的主要思考

“十三五”是绵阳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好“十三五”规划、描绘好发展蓝图,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前期,中央、省委先后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为我们科学谋划“十三五”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市委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成立文件起草小组,召开专门会议对规划《建议》起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把中央、省委重大部署落实到绵阳发展实践中,充分体现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战略思维和省委“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战略部署,在战略目标、工作重点、重大举措上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二是要找准绵阳定位、彰显绵阳特色,聚焦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两大目标,突出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等绵阳特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完整呈现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未来形象。三是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倒排任务、厘清时间节点,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力,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增强《建议》的前瞻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起草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建议(初稿)》形成后,市委常委会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提交全会审议的《建议(讨论稿)》。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市委《建议(讨论稿)》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精神,体现了绵阳实际,彰显了科技城特色,反映了群众意愿,审议通过后,必将成为描绘未来、凝聚力量、引领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市委《建议(讨论稿)》,在结构上分3大板块、5个部分。第一板块由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构成,属于总论。主要总结绵阳“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成就,阐述“十三五”时期绵阳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第二板块由第三、第四部分构成,属于分论。主要围绕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明确了着力重点和重大举措。第三板块由第五部分和结束语构成,主要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美好发展蓝图而努力奋斗。

谋划好我市“十三五”发展,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重点:

第一,客观总结“十二五”绵阳发展取得的成就,科学研判“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过去五年是我市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务实进取、拼搏奋进,圆满完成“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GDP连上7个百亿台阶、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100平方千米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启动建设、获批执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连续举办三届科博会、一届比一届更精彩,成功建成“双百”大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推出39个专项改革方案、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拉开脱贫攻坚序幕、贫困发生率降低14.3个百分点,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巩固。五年发展的巨大成就,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望“十三五”发展,绵阳面临难得机遇,主要是中央、省上把我市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对科技城建设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省上支持成都经济区打造西部核心增长极,支持成德绵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这些都有利于绵阳突破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瓶颈,培育发展新引擎,在融入全国、全省大局中加快发展。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绵阳发展不足、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的最大市情仍然没有改变;县域经济普遍总量不大,经济总量最大的县是最小县的18倍;储备和在建的重大项目不多,支撑长远发展的动力不足。困难只是前进中的阵痛,挑战只是发展中的烦恼。我们要客观看待、积极应对。综合判断,未来五年,绵阳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已经进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只要我们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坚定不移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就一定能推动绵阳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第二,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统领绵阳“十三五”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绵阳未来发展的“航标”。我们要牢固树立并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让“五个更加注重”在绵阳得到充分体现。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创新驱动、军民融合为重点,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发挥创新在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中的乘数效应,加快把绵阳国防军工科研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争当西部地区创新创业“领头羊”和军民融合“排头兵”,让创新为科技城插上腾飞的翅膀。基于这种考虑,这次市委全会将研究审议《关于全面创新改革实现加快发展的决定》同“十三五”发展一起谋划和部署,目的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抢抓全面创新改革机遇,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推动绵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要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要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绵阳的天更蓝、地更绿、山更青、水更秀、空气更清新,加快建设美丽绵阳。要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努力构建区域互利合作新体制和招商引资新机制,拓展开放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把科博会打造成具有示范效应和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合作平台,形成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奔涌而来的良好局面。要把共享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既通过加快发展满足“多数人”的民生需求,又通过精准扶贫解决好“少数人”的脱贫问题,推进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向“三大片区”、民族地区辐射,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第三,科学确立“十三五”时期绵阳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按照中央、省委对“十三五”发展的战略部署,基于绵阳在全省的发展定位,着眼发挥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特色优势,综合考虑,“十三五”时期绵阳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创新驱动、军民融合、改革开放、城乡统筹,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打造一座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努力在全省率先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贡献绵阳力量。

根据这一思路,在绵阳“十三五”发展目标上,我们应当着眼于在全国全省全面创新改革中肩负的使命来确立,按照中央对科技城建设的战略定位,全力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头等大事,努力探索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催生新的动能,形成若干可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和创新政策,走出一条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之路。通过五年努力,科技城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到70%,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8%,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实现翻番,基本建成30平方千米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形成100平方千米的基本框架,建成国家军民融合综合改革试验区、创新驱动发展特色示范区和西部经济发展新兴增长极,让一座肩负国家崇高使命的创新之城崛起于祖国西部。我们应当着眼于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的担当来确立,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坚定不移培育壮大“两新”产业,着力发展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打造一批重要产业集群、行业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园区,确保经济增速处于全国、全省较高水平,保持“千亿俱乐部”“领头羊”地位,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通过五年努力,全市GDP达到23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工业总营业收入比重达到6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稳定在1万家以上,四川第二大城市地位更加巩固,让一座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的活力之城屹立在巴蜀大地。我们应当着眼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来确立,坚持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方向,更加重视保障改善民生,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努力实现“更有温度”“更加绿色”的发展,把绵阳打造成全省最幸福、最美丽的城市,使美丽抬头可见,让幸福触手可及。通过五年努力,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建成系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600个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贫困县全部“摘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让一座人民幸福、城市美丽的希望之城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抓好明年工作,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2016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市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扎实推进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精心组织好“项目年”,深入实施“两个一号工程”,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和交通攻坚,推动招商引资新突破,大力推进“美丽绵阳”和“幸福绵阳”建设,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扩大“两新”产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在全省的领跑优势,招商引资进入全省“第一梯队”,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实现新突破,美丽绵阳展现新风貌,各项工作取得与全省第二大城市地位相称的业绩,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加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第一,全力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积极探索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路径。中央把绵阳列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8个试验区域之一,是绵阳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央和省委交给绵阳的一项重大任务。明年将会是改革试点任务最繁重的一年,要迅速拉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帷幕,着力构建全国领先的军民融合创新转化、产业培育、人才集聚、开放合作和服务保障“五大体系”,向全省、全国推广一批可复制的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当前,对已经安排的重点工作要不等待、不观望,积极推动、抢占先机。在创新转化体系方面,运营好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打造科技城创新共同体。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国际企业孵化器,建好用好科技城创新中心等孵化器,推进孵化楼宇、创业社区、创业小镇等创新创业集聚区发展,力争明年孵化器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让“双创”成为燎原之势。要推进孵化器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专业化就是要专注于某个领域,在全省、全国去拿单项冠军;市场化就是要积极引进平台公司,以市场化机制来建设运营好孵化器。要抓紧筹建国家核医学基地,加快建成以核医学医疗康复为特色的医院和核医学成果转化平台。在产业培育体系方面,积极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试点,争取复制推广至全国。加强与十大军工集团的合作,争取在绵布局一批重大军民融合项目,抓紧启动院地共建中物院、中科院特色产业园,培育优势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在人才集聚体系方面,落实好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股权激励等改革举措,最大限度为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松绑”。建好中国国际人才市场绵阳科技城分市场,积极筹建中国科技城大学、四川省军民融合战略研究院,办好军民融合相关专业,培养军民融合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在开放合作体系方面,办好第四届科博会,提升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依托西南科技大学等在绵高校,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科技人才培训。在服务保障体系方面,制定完善军民融合发展财税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积极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和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资金,争取支持组建中国科技城军民融合银行,推动金融机构在绵设立军民融合支行。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同时,要提高改革行动能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统筹推进行政体制、国资国企、农业农村、投融资等其他领域改革,破除发展藩篱,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把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和民生新福祉,为“十三五”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要进一步理顺体制,强化县区主体责任,突出工作重点,破解建设难题,形成上下奋发、各方勇为的强大合力。要高效推进启动区产业和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16年实现大变样,初步建成启动区,展开核心区基本框架。要完善“一核三区多园”规划,坚持高标准、体现超前性,让规划代表绵阳水平。要强化资金保障,提升投融资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全面吸纳社会资本,拓宽建设资金来源。

第二,深入实施“两个一号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两个一号工程”是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大力实施引进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产业发展“一号工程”。坚持工业强市,对接“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聚焦六大“两新”产业,以扩大总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为目标,加速培育和涌现若干千亿产业、百亿园区和一批百亿企业。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选择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先行突破,分门别类锁定一批重大项目和拳头产品给予更多支持,做长产业上下游链条,打造完整产业链,加快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2000亿元产业,把汽车产业发展成为500亿元产业,把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300亿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迈上200亿元台阶。同时,要推动食品、化工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园区也要像孵化器一样,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各产业园区要坚持错位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建成品牌度高、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特色园区。特别是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要对标先进、自加压力,加快发展、做出表率。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办产业园区,抓紧筹建中德产业园。加快建设四川绵阳汽车产业园,打造全省第二大汽车城和西南地区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要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实施“两新”企业倍增行动,扩大数量、做大规模,确保长虹跨过千亿台阶、九洲建成军民融合发展标杆企业,支持新华、攀长钢、富临做大做强,推动更多企业跨上50亿和百亿门槛。继续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确保明年突破8000家,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协同发展格局。

要大力实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这个现代服务业发展“一号工程”。加快“宽带绵阳”建设,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加快建设网络经济大市。要全力推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加快“全企入网”,力争明年农村电商覆盖率、规上企业电商应用率、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应用率均达到90%。加快建设一批全省、全国领先的本土行业电商平台,争取明年培育电商年交易额超10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6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40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00亿。运行好跨境电商产业园,培育一批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优化提升“一地三区多园”,加快建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同时,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技术转让、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研发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法律、评估、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业,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政策、信息等服务。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科技城物流园区,建成川西北重要的物流聚集区和集散地。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建设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建成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要大力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建好用好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国健康养老基地。要大力发展会展业,巩固扩大“四川会展第二城”优势。要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加快把绵阳建成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地。

第三,夯实县域经济基础,促进县域竞相发展。强市必先强县。要着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解决好县域经济发展不足、不协调的问题,推动绵阳发展行稳致远。要统筹谋划三类地区发展。按照“一核四带”总体布局,坚持全域规划、全域发展,按照平原、丘陵、山区分类制定支持政策,加强对县域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的统筹指导,合理配置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厘清市区、市县责权、事权、财权关系,扩大县域自主发展权限。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各县市区要主动融入科技城,自我加压、比学赶超,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县域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壮大园区经济和民营经济,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增量、盘活存量,走“特色制胜”发展路子,努力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稳中有进。总之,要把中央、省委精神,市委决策部署和本地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出奇制胜、战无不胜。要因地制宜发展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坚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高水平推进县城建设,把县城环境做美、特色做浓、品味做高、功能做优。积极建设特色小城镇,抓好21个国家、省、市试点示范镇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古镇和旅游名镇。加快安县设区,有序推进撤乡设镇、镇改街道。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促农增收为核心,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抓好农村改革,加快乡村交通、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做优做大特色产业示范片,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50个,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第四,坚持精准发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前全市还有贫困人口12.22万,扶贫任务还很繁重。最近,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做出了实施脱贫“五个一批”工程的重大部署。中央“五个一批”工程和全省“五个一批”行动计划,都有项目资金,我们要精心准备项目,加强对上争取。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把“三大片区”作为主战场,举全市之力深入实施中央、省“五个一批”和“五大扶贫工程”,确保明年脱贫4.36万人。要抓实抓好重点工作。进一步细化举措,落实到项目,扎实抓好基础设施扶贫、新村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和财政金融支持等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加快把综改区建成全省丘区脱贫攻坚示范区,走出一条丘区脱贫攻坚的路子。要打好扶贫开发“组合拳”。加强项目包装和对上争取,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积极动员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扶贫开发,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要强化责任落实。市县乡各级都要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名县以上领导干部联系、有一个帮扶部门、有一个驻村工作组、有一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有一名驻村农业科技人员,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有具体帮扶措施的台账。市委、市政府将与“三大片区”各县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各县党委、政府也要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层层立下“军令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五,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开放是绵阳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各级干部大有可为的舞台。必须把招商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以“两个一号工程”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实效,争取明年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达到全省第三。要创新招商机制。把招商引资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分管领导必须立下军令状,同时完善创新机构设置,探索市场化、专业化和全员招商模式。拓展招商空间,充分发挥驻外、海外招商分局作用,面向海内外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加强与国外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引进有实力的国外企业来绵投资。尽早启动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要全力招大引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以世界和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等为重点,大力引进重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要狠抓项目落地。在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强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中的问题,不断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率、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当前,要加快推进B11、神华天明煤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宝马N20发动机二期、天津力神新能源锂电池、华晨25万辆乘用车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第六,持续掀起交通建设热潮,打好交通攻坚“第一仗”。交通攻坚是让全市人民受益的大事情,绝不能退缩,一定要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要加快构建全域交通网络。统筹抓好市内交通、市域交通和市外交通,全面拓展公路交通、轨道交通和航空交通,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骨架网络。要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绵九高速、绵西高速、绵苍高速、成兰铁路、省道205改线等“主动脉”推进力度,加快干线公路骨架路网、农村公路等“毛细血管”建设进度。加快开展绵阳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对上争取,统筹地方财政,整合各方资金,积极推广PPP模式,确保全年完成投资100亿元。

第七,大力实施“美丽绵阳工程”,着力营造优美人居环境。城乡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构成,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完善城市功能。扎实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适度超前规划建设一批与城市规模、容量相匹配的市政设施、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各地都要抓住试点机遇,不断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要塑造城市风貌。加快建设“三江六岸”城市主体景观带,改造提升一二环路等城市骨架网络、磨家收费站等城市门户和城区公园,打造省内一流、国内少有的城市美景,推动城市变景区。开展美丽绵阳综合整治工作,以违法建设为重点,对城区进行综合整治和美化改造,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加快建设一批湿地公园、生态公园,提升城市品质。要加强环境保护。开展绿色绵阳大行动,抓好北川、平武重点生态功能县建设,积极申建中国绵阳大熊猫国家公园,建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涪江流域干流水环境生态补偿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维护环境保护公平正义。

第八,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增进人民福祉。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保障改善民生。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实施好“十项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大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现实问题。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编织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确保到2016年实现全市近20万农村中小学生全覆盖。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加快老旧小区整治。要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挖掘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文艺精品创作,规划建设城市文化中心,办好嫘祖故里文化活动周、中国科技城合唱邀请赛等重大文化活动,完善与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科技城相匹配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的文化强市。当前,要加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以创促建、以创促发展。

第九,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厉行法治是推动绵阳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各级党委依据国家法律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要推进科学立法。用好地方立法权,积极开展立法调研,切实提高立法质量。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行综合执法,提高服务质效。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阳光司法”,维护司法公平正义。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绵阳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处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维护国家科技城战略安全。依法打击毒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四、从严从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加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加快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着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打牢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思想基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引领风尚。

第二,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锻造敢于担当、昂扬向上的干部队伍。要鲜明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着眼事业发展需要,以实践和基层为导向,注重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脱贫攻坚等重大工作一线发现、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干部选任“1+5”配套制度,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以递进培养为总揽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建立优秀干部人才库,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用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果,科学设置班子结构模型,加大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完善干部监督考评办法,强化日常考核权重。深刻汲取南充拉票贿选案和衡阳破坏选举案教训,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以铁的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第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政治引领、服务群众的功能作用。要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抓实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聚焦扶贫攻坚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派好管好用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开展园区集中建党活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和不合格党员清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扩大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夯实基层工作保障,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三走遍一深入”活动,回应群众关切、增进群众福祉。

第四,切实强化正风肃纪,巩固崇廉尚实、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做实责任清单,强化问责追究,确保责任到岗到人。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引导党员干部对标“高线”、严守“底线”,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强化正风肃纪,在“九个方面”整治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变化开展针对性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四风”反弹回潮。正确运用“四种形态”,强化纪律审查,注重抓早抓小,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紧盯腐败易发多发领域,深化纪检体制改革,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

第五,完善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政协依法按章程履行职能。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为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完善市委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强化全委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用好决策咨询委员会这个智库,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带头践行“三严三实”,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既干净又担当。各级党委(党组)都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加强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同志们,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扬鞭。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提振精神、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加快发展,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而努力奋斗!




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在绵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蒋仁富

(2016年2月18日)



2015年的主要工作


一、推动绵阳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加强经济运行监督,推进科技城建设。围绕实施“两个一号工程”,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科技物流产业园、电梯工业园、科发集团和九洲集团视察调研,提出构建科技创新机制、深化军民融合、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科技金融和现代服务业等意见建议;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深入艾默生、绵阳烟厂、出口加工区等开展视察调研,要求强产业、稳增长、增后劲,狠抓投资和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围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听取编制情况汇报。

加强预算审查和国有资产监督。加强财政预决算、政府性投资和债务的审查监督,坚持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在线监督,实现人大审查监督全覆盖。听取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要求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完善财经制度,规范财经运行。批准2014年市级财政决算和市属园区财政决算、市级和市属园区2015年预算调整方案、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制定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实施细则,强化对政府国有资产营运和处置的监督力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突出扶贫攻坚,推进“三农”工作。深入乡镇、村社开展经常性的扶贫工作调研,研究人大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措施,听取市政府扶贫攻坚工作的报告,做出《关于全力以赴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议》。持续关注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建设,视察工程建设,审议工作报告,推进工程建设。听取和审议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报告,要求做强产业、做优品牌、做大基地,增加农民收入。

开展专题询问,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去年5月,常委会听取警钟街地下空间商业开发项目情况的报告,围绕该项目立项及所涉区域商业网点布局、交通影响等方面,进行专题询问和审议,提出了停止项目实施的审议意见。常委会首次以专题询问的方式实施工作监督,增强了监督工作实效。与市政府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加强衔接协调,去年6月和12月两次举行工作联系会议,增强了监督与支持的工作合力。

二、助推幸福美丽绵阳建设

继续推进畅通绵阳建设。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视察了二环路西半环、剑南路改造一期、安昌桥改造等项目建设情况,听取加快畅通绵阳建设情况的报告,要求统筹抓好城市交通规划执行,搞好道路桥梁建设、公共交通发展和城市交通管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宣传教育,调研城市备用饮用水源燕儿河水库引水渠建设、城市居民饮用水供应、小流域治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工作。组织开展“绵阳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持续推进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对城区污水排放问题整治工作进行专题视察,促进三江六岸排污问题有效整治。

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支持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开展专题调研,督促市政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对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要求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整治隐患,引导规范经营,建设 “食品安全放心市”。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对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听取和审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报告,要求加强医保统筹,加大基本药物补助力度,健全救助保障制度,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听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视察调研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保障、宗教场所管理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三、致力法治绵阳建设

做好立法准备工作。设立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建立地方立法咨询专家库,首批聘请专家库成员40名,充实了立法工作力量。初步编制《绵阳市2016~2020年立法规划(草案)》和《2016年立法计划(草案)》,就绵阳城市管理等工作开展立法调研。去年12月3日,绵阳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全省首批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市。及时启动地方立法工作,研究制定《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草案)》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加强执法监督。对体育法、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等12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去年3月,常委会视察南河体育中心,听取和审议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提出坚决依法清除体育场馆内非体育经营项目、恢复公共体育设施功能、纠正违反体育法行为的审议意见。视察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规范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对11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依法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10件。

加强司法工作监督。参与“六五”普法终期验收,推进法制宣传。认真执行《加强司法监督工作规定》,专题调研法院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情况,促进不断提升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听取市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监督情况的报告,听取高新区、科学城“两院”、小枧地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全市社会治安分类防控体系建设情况报告,听取社区矫正工作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提出共建“平安绵阳”。

加强信访工作。全年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872件次、5248人次,网络理政59件,督办涉法涉诉信访62件,依法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

实施宪法宣誓制度。落实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制定了宪法宣誓制度实施办法,今年1月已首次开展常委会任命人员宪法宣誓。

四、贯彻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代表工作和自身建设

制定加强人大工作意见。组织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中央18号文件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讨论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

指导县乡人大工作。调研基层人大工作,落实中央18号文件精神,加强乡镇人大及主席团建设。组织市县乡人大干部开展学习培训和工作研讨,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初步形成全市各级人大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组织65名市人大代表参加履职学习,邀请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建立人大代表履职评价机制,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市人大代表形成17篇专题报告,其中7篇转市政府做工作参考。在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代表建议中列出38件进行重点督办,推进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等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逐步解决。代表建议办理结果满意率达96.2%。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衡阳破坏选举案和南充拉票贿选案警示教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改进作风,联系群众。制定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深入江油市大康镇官渡村等5个“双联”村、马角坝镇印坪村等6个精准扶贫村督查调研,研究扶贫措施,帮助群众脱贫奔康。在“三走遍一深入”活动中,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到6个县(市、区),走访调研32个乡镇、30个基层站所,走访慰问104户联系户和产业大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一年来,共召开常委会会议10次;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25项,作出决议决定10个,提出审议意见36条;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9人次。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认识到,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还有待完善;监督的实效还有待增强;代表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对县、乡人大工作的联系指导还需进一步加强。


2016年的工作安排


一、加强立法能力建设,启动地方立法工作

发挥人大主导立法的作用,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协调。今年争取制定2—3部地方性法规。

二、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围绕科技城建设、“两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落地、幸福美丽绵阳建设、脱贫攻坚、交通攻坚、法治绵阳建设等加大监督力度。围绕畅通绵阳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劳动就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重大民生问题,提高监督实效。围绕政府债务、政府重大投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工作,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加强对预决算审查监督和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审查监督。完善司法监督工作规定,加强对司法权力运行监督。

三、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选举任免权

对市委交由人大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人大常委会经调查研究选择的重大问题、“一府两院”提请的重大事项,及时依法进行讨论、决定。建立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统一,进一步做好人事任免工作。严格执行宪法宣誓制度。推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命人员向人大述职制度,对述职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

四、改进代表工作,加强自身建设

丰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内容。加强代表建议交办和督办工作。总结推广县乡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经验。建立代表履职保障激励机制,搭建代表履职平台。抓好常委会组成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人大工作政治方向。加强与县乡人大的联系和指导,不断提升全市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依法履职,奋发有为,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做出新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

在绵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绵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 超

(2016年2月16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5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抢抓重大机遇,积极应对多重挑战,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0.33亿元、增长8.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13亿元、增长2.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70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49元、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

一、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两个一号工程”深入实施。三次产业比重由15.7∶51.0∶33.3调整为15.3∶50.5∶34.2。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5.06亿元、增长3.8%。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成功获批,江油市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安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新增平武果梅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38个,高标准农田23.8万亩。工业经济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户。长虹控股集团销售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九洲集团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市县两级设立3.5亿元企业应急转贷资金,为97户企业提供4.35亿元转贷资金支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9.86%。淘汰江油市马角磷化等4户落后产能企业,淘汰化工落后产能4万吨、纺织落后产能1600吨。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增加值581.35亿元、增长9.4%。实现电商交易额2232亿元,居全省第2位。三台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梓潼县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示范县,涪城区被评为四川省唯一的全面创新改革(电子商务)试验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82.91亿元、增长10%,贷款余额1532.85亿元、增长9.6%。仙海风景区、北川寻龙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入选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43.6亿元、增长23.9%。

投资消费稳定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4.09亿元、增长6.8%。完成工业投资354.24亿元、增长9%,技改投资327.43亿元、增长2.5%。基础设施投资294.59亿元、增长15.6%。民间投资707.95亿元、增长9%。159个省、市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其中,马鸣风电场等42个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宝马N20发动机技术改造等51个项目加快建设,神华天明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等59个项目开工建设,皂角铺铁路货场扩建等7个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9.16亿元、增长13%。成功举办中国(四川)电商发展峰会等110场展会,科博会蝉联中国十佳品牌会展项目。大力推动房地产促销售、去库存,商品房销售面积339.33万平方米、增长12%。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10大类166项改革事项基本完成。安县撤县设区方案上报国务院。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积极实施,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34万户、增长3.71%。非公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GDP比重上升至60.1%。国企资产资源整合、分类管理等制度进一步完善。长虹控股集团市场化选聘总经理,九洲集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获批实施。绵阳市商业银行实现增资扩股。新增金融机构15家,新增富临精工等挂牌上市企业11户。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96万亩、流转率23.5%。实施涪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成功举办海科会、欧洽会绵阳专场等14场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涪城区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新签约天津力神动力锂电池等项目330个,计划投资155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6.3亿美元。外事、台侨、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工作切实加强。被新华社评为“一带一路”最具活力城市。

二、科技城建设成效显著

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12次会议成功召开,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分别对科技城建设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成功纳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启动区骨干道路主网基本成型,科技城大道连接线互通立交、八家堰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工。创新中心二期、软件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功能逐步完善,核医学中心、军民融合产业创新联盟积极筹建。新增省级孵化器9家,孵化器总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总数达到66家。建成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5个。中国创新驿站绵阳工作站、中国技术交易所绵阳工作站作用有效发挥。全市实现技术合同成交总额7.5亿元。国家某重大专项选址绵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4项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实施,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列政策制定出台。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扎实推进,科技城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挂牌运行。“千英百团”聚才计划深入实施,中国国际人才市场绵阳分市场成功获批。中国博士后西部服务团绵阳行活动顺利开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成功举办。“涌泉计划”成效明显,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569户,新增29户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专利申请7056件、增长26.1%,授权4367件、增长37.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53%,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79.6%,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68.28%,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

两新产业蓬勃发展。出台《关于加快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工业重点产业及布局方案》,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八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中物材料等71个两新产业重大项目顺利竣工,九洲北斗地基相位增强技术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45.6%、34%,保持全省领先优势。出台军民融合企业标准认定暂行办法。新增军民融合企业83家、总数达446家,实现军民融合企业产值1720亿元、增长12%。

三、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中心城区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4.3万人。城镇化率提高1.49个百分点,达到48%。135个市政设施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9亿元。剑南路改造一期、安昌桥综合改造等工程建成投用。三江六岸主体景观带建设、九洲大道园林景观提升等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快实施,金家林收费站完成改造,城市家具色彩和户外广告设置方案编制完成。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区空气达标率83.2%、较2014年提高7.2个百分点。三江湖湿地公园通过国家级评审。智慧城市建设有力推进,智慧交通、智能配电、数字城管初见成效。获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通过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评审。市县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安县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三台县芦溪镇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小镇,游仙区魏城镇等国家、省重点小城镇加快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0亿元。建成梓潼县文昌镇青龙村等416个幸福美丽新村,江油市二郎庙镇青林口村等4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外联内通交通体系加快构建。交通建设大会战全面启动,完成交通投资47.7亿元。成兰铁路安县段加快建设。绵西高速全线开工,九绵高速、绵苍高速、平广高速前期工作扎实推进。G108线梓潼绕城改线、江油中坝至大堰快速通道等道路建成通车,G247线江油至北川段、三台至射洪段和G245线盐亭至南部段等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顺利完成。79座国省干线病危桥完成整治。建设农村公路1646千米,100%的乡镇通油路和水泥路,100%的村通公路,89%的村通硬化路。绵阳机场新增通航城市7个、总数达26个,年旅客吞吐量154.8万人次。

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十项民生工程扎实开展,16件民生大事全部落实,投入资金132.57亿元、增长6%,被新华网评为首批全国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新增城镇就业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开工保障性住房和危旧房棚户区改造13692套,竣工7052套,改造农村危旧房3315户。发放城乡低保资金5.7亿元,帮助困难群众331.7万人次。实施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惠及14万老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午餐计划,惠及12.7万学生。下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费率,为企业和参保者减轻负担4.7亿元。各类社会保险参保579万人次,发放资金111.5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标扩面。脱贫攻坚深入实施,5.11万人实现脱贫,三台县丘区农村脱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对口支援阿坝州壤塘县、红原县工作扎实开展,援建雅安市雨城区灾后重建任务圆满完成。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高考本科硬上线率、本科硬上线万人比连续15年全省“双第一”,重点本科录取人数首次突破万人。7个县市区被认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成功举办,三台县被命名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央视中秋晚会、李白诗歌奖颁奖典礼圆满举行。单独二孩政策有序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2.09‰。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广电、科普、史志、档案、统计、气象、水文、测绘等工作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老龄等事业健康发展。

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平安绵阳建设持续推进,“六五”普法圆满完成,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制轨道。安全社区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切实加强,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度连续三年全省第一。违法建设整治扎实推进,拆除违法建筑1.12万宗,整治面积142万平方米。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持续深化,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被评为第十届四川省双拥模范城。国安、人防、保密、邮政、住房公积金等工作积极推进。

五、依法行政深入推进

法治政府加快建设。出台《绵阳市人民政府议事规则》《绵阳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公布推行,行政执法裁量权逐步规范。建立市政府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定期联系机制,完善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对口联系制度。237件人大代表建议、370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

政务服务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江油模式”全面推广,市本级办结行政审批事项18.9万件、办理提速94.7%。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矿权出让等5大类109个项目陆续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20个市级部门热线并入市长热线。“绵阳城事”微信公众平台荣获全国政务微信卓越奖。

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政府系统文件、会议进一步减少。85个市级部门预算全部公开,“三公”经费下降10.5%。“三走遍一深入”活动持续推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审计监督和监察问责力度加大,政府系统政纪处分102人。

各位代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因素影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项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任务。


“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面对严峻复杂形势,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克难奋进,圆满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全省领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3元增加到35754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15.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2%。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8%;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4%,电子信息、汽车等八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总量居全省第2位。

科技城建设成效显著,创新发展位居西部前列。“五地”建设成果丰硕,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绵阳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加快建设。军民融合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累计增加6108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2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2%。获批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市。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启动改革试点79项,16项改革试点被列为全国、全省改革案例。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增加值占比提高6.9个百分点。财税改革平稳推进,“营改增”试点扎实开展。金融改革有序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推进,金融机构总数达190家,增加47家。上市挂牌企业24家,增加17家。新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16家,总数达到25家。国际友好城市达到22个,与国内重点区域和城市合作全面加强。

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涪城区连续四年跻身全省十强县前三甲,江油市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大关,三台县、高新区经济总量超过200亿元。全市城镇化率提高8.15个百分点,17.2%的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89.08亿元,新改建公路7073千米,成绵乐城际铁路、成绵高速复线、成德南高速、绵遂高速等交通干线建成通车。绵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增加97.1万人次。水利设施累计投资132.25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1公顷。武都水库顺利建成,入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提高。累计安排民生工程资金570.83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2%和13.7%。城镇新增就业累计2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减少贫困人口59.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148.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三免一补”,基础教育质量领跑西部。高等院校达到14所,居全国地级市前列。电影《兰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医疗资源总量西部领先,国家“十二五”重大传染病防治示范区建设顺利完成。森林覆盖率从48.99%提高到52.4%。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县乡公路危险路段全部安装安全防护栏。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连续五年名列全省前2位。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986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973件政协委员提案。85项行政审批事项调整取消,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政府绩效考核管理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绵阳改革发展的同志们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驻绵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诚挚感谢!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不足、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的最大市情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科技城建设市场化程度不高,军民融合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突破;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扩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还有约12万贫困人口仍未脱贫;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十三五”时期总体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建议,市政府组织编制了《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提请大会审议。这里简要说明如下: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增速8%以上,总量2450亿元左右,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城建设取得新突破。基本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特色示范区和西部经济发展新兴增长极。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70%,科技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件。人民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速,提前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诚信体系逐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重大政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53%,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到省控目标。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二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兴市之要;三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四是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五是坚持党的领导。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创新驱动,推动国家科技城突破性发展;二是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三是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四是互联互通,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五是优化布局,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六是以人为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七是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新家园。

各位代表,我们坚信,经过今后五年努力,绵阳这座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将更加发达、科技将更加进步、民主将更加健全、文化将更加繁荣、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生态环境将更加优美,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中国西部大地!


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我市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突出全面创新改革牵引,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以上、9%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目标与全省一致,完成省政府下达节能减排和环保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扩大投资消费,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

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狠抓有效投资,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开展“项目年”行动。精准对接国家、省重点投资领域和专项建设基金投资方向,包装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上大盘子。建立上下联动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完善领导联系项目制度。突出抓好75个省重点项目(含跨区域及全省打捆项目33个)、160个市重点项目和249个县市区(园区)重点项目。做好绵苍高速、中经云大数据光存储产业中心等67个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九绵高速、B11等214个项目开工建设,促进川汽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神华天明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等203个项目加快建设,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157个项目竣工投产。

着力增加有效投资。突出抓好工业投资,用好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和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新开工工业和技改项目100个以上、竣工105个以上,实现工业投资375亿元以上、技改投资345亿元以上。大力推进交通、能源、信息、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投资325亿元以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项目审批便利化,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限制。充分发挥PPP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推进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签约落地,实现民间投资790亿元以上。力争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6亿元。

稳步扩大消费需求。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打造新动力,增加中高端、多元化服务供给,培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加快建设京东绵阳特色线下体验馆、天泰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等项目。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新建区域性农资配送中心1个、县级配送中心2个。着力打造北川羌绣、梓潼蜜柚、三台麦冬等特色产品。继续办好“绵阳国际汽车展”等展会,组织企业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等活动。认真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稳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积极引导消费预期,继续化解房地产库存。

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开创科技城建设新局面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升全社会创新、创业和创造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组织实施好全面创新改革总体方案和年度计划,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路径,着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重大政策。联合驻绵科研院所和十大军工集团实施一批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推动院地军地共建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用好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中物院技术转移中心、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等军民融合平台。建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库。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开展国防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军工企业上市。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试点。力争军民融合企业产值突破1900亿元。

全力推动双创工作。积极申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推动孵化器、加速器市场化、专业化建设和运营,启动建设创新中心三期、欧盟国际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50家以上,总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线上平台“优科服”、创投集聚平台和人才集中服务平台,建好中国国际人才市场绵阳科技城分市场。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引导基金。大力实施“涌泉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工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新增升规入统企业60家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申请专利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3300件,新增专利实施项目1500个、新增产值190亿元,实现技术合同成交总额8亿元以上。

狠抓重点领域改革。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工作推进方案。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按期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有序推进供销社改革。加强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进产权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构建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引导基金等5支基金。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推进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家、上市辅导企业100家。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围绕《科技城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总体规划》,编制完善集中发展区核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导则。积极打造集中发展区,加快建设总投资447亿元的48个重大项目。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和科创区率先发展,推动三台工业园、游仙经济开发区等8个省级园区错位发展。制定特色园区培育方案,推动园区专业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四川绵阳汽车产业园、北川通航产业园、长虹智慧制造产业园等专业化产业园。园区工业经济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80%以上。

三、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两个一号工程”,努力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工业提质增效。着力工业强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46.5%、35%。支持食品、化工等优势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加速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逐步化解过剩产能,淘汰5家以上企业落后产能。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同步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扎实开展降成本增效益专项行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税费负担。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新增100亿元企业1家、50亿元企业2家,4亿元以上企业总数达100家。支持中小微企业特色发展,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5家、“小巨人”企业10家,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发展格局。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新增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2个。实施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建设国家电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互联网+”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开展“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三大工程,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培育年交易额超100亿元电商企业3家,电商交易额超过240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00亿元。深化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加快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积极打造金家林金融集聚区。深入推进高新区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新增科技服务企业10家。加快建设科技城物流产业园,打造川西北重要的物流集聚区和集散地。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重点推动王朗、虎牙等旅游景区项目开发,加快培育阳光度假、乡村休闲等旅游业态,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2个,实现旅游收入420亿元。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以上。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加快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5家、家庭农场200家。加大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建设支持力度,新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3个、高标准农田26万亩,推进武引灌区二期、草溪河水库和小微水利设施等水利工程建设。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四、实施三大攻坚行动,着力建设美丽宜居绵阳

实施城建、交通、集中发展区建设攻坚行动,整体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城市更宜居、更美丽。

大力推进城建攻坚行动。坚持“五个统筹”,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工作。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推动城市规划与“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规合一”,完善一主四副、多组团城市格局。加快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启动重构一环、贯通二环道路建设工程,改造磨家高速收费站,完成涪江二桥维修加固等工程。优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密市域公交线网,新建魏城公交枢纽站等5处公交场站。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新建中心城区停车场2个。推进剑门路西段片区排水改造等供排水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加快三江六岸主体景观带建设,改造五一广场等城区公园,新增公园绿地70万平方米。优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有序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数字城管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职能下沉,促进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深入实施交通攻坚大会战。开展绵遂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成西客专江油段、成兰铁路安县段、火车货站迁建等项目建设。抓好绵苍高速、绵中高速、平广高速、三大高速等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全线开工建设九绵高速,加快推进绵西高速建设。实施国省干线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国道108线绵阳城区过境改线、国道245线三台段、国道247线江油至平武段,以及江油至三台芦溪快速通道(原S205线绵阳城区改线)、省道416线凤凰立交至中江段、省道418线安县至雎水快速通道,全面完成国省干线病危桥梁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县乡公路改造,改善县乡道400千米、村道600千米,实施渡改桥5座。完善绵阳机场设施设备,启动扩建停机坪等工作。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00亿元以上。

实施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推进科技城大道河边段、启动区1、2、4号道路等11条道路建设。加快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确保一期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努力争创海绵城市试点。积极推进安昌河、草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启动河堤水下项目建设。加大河边镇安置房及场镇二期改造力度,做好拆迁群众安置工作。

五、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统筹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提升投资促进实效。强化政府部门联动招商,选聘海外招商专员,充实驻外招商力量。突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欧美、日韩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精准专业招商。继续办好科博会,积极参加全球川商返乡发展大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中国西部投资说明会、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等活动。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力争引进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超过40个,到位国内省外资金41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额进入全省前三,到位外资1.2亿美元。

加快走出去步伐。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实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和“优进优出”战略。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借助“蓉欧快铁”“中亚班列”开拓国外市场,扩大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21.5亿美元以上。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推动富余产能向境外转移。参加“万企出国门”“千企行丝路”活动,鼓励长虹、九洲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实现对外投资总额1.2亿美元。

全面加强区域合作。加快出口加工区升级改造,启动建设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建好中德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全力打造对外开放、区域合作载体。加强与成都、德阳在区域协同、交通建设、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合作,努力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助推成德绵一体化发展,打造成德绵协同创新共同体。密切与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联系,深化与港澳台、国内外友好城市合作交流。

六、努力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基本思路,推动县市区协调联动、错位发展,形成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夯实绵阳经济底部基础。

提高县域经济实力。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制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指导文件。积极推动纳入市辖区和重点开发区的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安县优化要素配置,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强县,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支持纳入农产品主产区的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着力引导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优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县,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板块,构建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加强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完善城镇功能,建设宜业宜居城镇。落实“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加快建设涪城区龙门镇、三台县西平镇等21个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镇。

打造幸福美丽新村。积极开展农村电网升级,实现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农村电网全覆盖。大力实施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实现全市行政村100%通宽带。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民俗文化,促进农旅、文旅融合,建设旅游精品村寨20个。抓好北川羌族自治县、梓潼县、平武县第三轮省级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建设,打造“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550个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七、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家园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绵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更美。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严格划定和管控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天保工程二期、退耕还林建设。营林造林2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6%,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建立大熊猫碳汇基金,争取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尽快挂牌。加快建设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完善涪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和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全面推行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审计,抓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体系,以“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为重点,推动大气质量改善,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5%以上。加大饮用水源和良好水体保护力度,持续推进芙蓉溪、木龙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加强涉重金属、危险废物企业监管力度,推动跨区域联防联控。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推广使用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中科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环保项目建设,促进废水、废气、建筑垃圾等资源综合治理。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总量强度双控行动,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八、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加快补齐小康社会建设短板

将脱贫攻坚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突出打好“3+10”组合拳,确保3.6万贫困人口、86个贫困村“摘帽”。

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编制完成“十三五”扶贫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实施10个专项扶贫方案年度计划。认真开展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对比、排查核实,全面完成贫困人口规模、致贫原因、扶持举措等信息入库,实现“市有卷、县有档、乡镇有簿、村有册、户有卡”。积极开展贫困统计监测,加强贫困动态管理,对脱贫的及时销号,对返贫的及时挂号,实现扶贫台账与脱贫台账相衔接、相对应、可追溯,努力提高扶贫质量。

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工程。以三大片区为主战场,把“六个精准”“四个一批”要求真正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头。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加大贫困户子女接受教育资助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生态扶贫和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分类引导群众从生态敏感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向县城、重点镇和新村搬迁。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加快低保线与脱贫线“两线合一”,稳妥实行农村“三无”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提升贫困人口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大病报销金额,加大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统筹解决好插花式贫困问题。

着力创新脱贫攻坚机制。认真执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扎实开展驻村帮扶,深化市级部门对口帮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鼓励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扶贫,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强大合力。构建扶贫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引导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

九、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积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让全市人民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加民生投入,抓好十项民生工程,办好20件民生大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等重点群体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以上。继续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开工保障房和危旧房棚户区改造1.17万套、基本建成1.2万套。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有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加快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继续做好支援阿坝州壤塘县、红原县工作。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力争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13所。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精心办好全市第六届运动会,大力开展校园“三大球”活动。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完成绵阳博物馆新馆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健康绵阳”建设,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做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医养结合、全域覆盖的养老服务格局。

努力创新社会治理。开展信访“三无”创建活动,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全面启动“七五”普法,深化“法律七进”。创新社区治理,实施“三社”联动。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深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建成2个国家级、10个省级安全社区。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做好地震、气象、水文监测预报和地质灾害防治。强化金融风险预警预测,依法解决涉众性借贷和非法集资问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进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军队改革,做好双拥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城市安全、市民安宁、社会安定。

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狠抓政府系统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务实高效、清正廉洁,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制轨道,严格执行市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意见,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减少发文和会议数量,严控各类检查、培训、评比表彰活动。推进简政放权,巩固扩大“五个再砍掉一批”成果。加快政务大厅功能升级,全面实施“先照后证”,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把“放、管、服”改革引向深入。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拓展网上办事大厅功能,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少费时。加大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信息公开力度。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持之以恒推进正风肃纪,防止“四风”问题回潮反弹。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完成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强化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管和审计监督,切实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制约。

各位代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开拓创新、拼搏实干,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和说明

1.两个一号工程:市委提出,把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一号工程”,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一号工程”。

2.三证合一:将企业登记时由工商、质监、税务部门分别核发证照,改为一次申请、核发一个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3.城市家具:城市中各种户外环境设施。

4.十项民生工程: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文化体育工程。

5.“五地”建设: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军民融合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创新人才汇聚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

6.PPP: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与企业之间结成伙伴关系,并以合同形式明确彼此权利与义务,共同承担公共服务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营运。

7.双创工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8.五个统筹:中央城市工作会提出,要统筹城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

9.三大高速:三台到大英高速公路。

10.海绵城市: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

11.蓉欧快铁:自成都出发,由新疆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直达波兰,全长9826千米。

12.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实施100个重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打造10个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到2020年带动装备和其他商品出口100亿美元。

13.千企行丝路:每年组织1000家左右企业到东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

14.“3+10”组合拳:指扶贫开发系列政策,即1个新10年《纲要》、1个《条例》、1个《决定》,以及基础、新村、产业、能力、生态、医疗卫生、文化惠民、社会保障、社会扶贫和财政金融10个《专项方案》。

15.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16.“三社”联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骨干,提供专业服务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17.五个再砍掉一批:李克强总理2015年提出,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中介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过程中的繁文缛节,再砍掉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的关卡,再砍掉一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

18.“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政协工作报告(摘要)

——在政协绵阳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绵阳市政协副主席 丁 山

(2016年2月16日)


2015年工作回顾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履职方向更加坚定

坚持学习引领,强化政治把握能力。重点学习领会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和中共绵阳市委六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的决策要求,通过常委会议、党组(扩大)会议、主席会议及时传达有关精神,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常委专题学习会、政协系统教育培训、专家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不断提高各界委员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把握大局大势能力。

坚持正面引导,强化道路自信。专题学习研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协助开好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完成《回忆西部大开发·四川卷》协作组稿8篇,举办纪念市政协成立30周年座谈会和书画摄影作品展,编辑出版《绵阳文史资料》纪念专辑。在省级以上报刊网络媒体发稿1300多篇(条),编印《绵阳政协》杂志4期。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作风建设。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主席会议成员走遍6个县市区的72个乡镇(街道),查找问题,撰写专题报告8篇。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主动查摆“不严不实”问题15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开展正反典型教育。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成效更加显著

紧贴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咨政建言。六届五次全会围绕“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开展整体协商,35位委员代表作大会和联组发言。六届24次常委会围绕“绵阳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开展专题协商,提出规划纲要编制的衔接配套等建议。组织委员专题视察“美丽绵阳工程”推进情况,完成《加快美丽绵阳建设路径和措施研究》重点课题调研。

聚焦科技城建设奉献政协智慧。六届22次常委会就“贯彻落实科技城三级政策,加快国家科技城建设”开展专题协商,提出强化三级政策统筹、加大国家层面军民融合等专项政策争取力度建议。开展“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对口协商会议和“绵阳科技城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发展”重点调研,形成的《“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对口协商会情况报告》和《关于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的建议》。

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精诚出力。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全市国有资产监管改革情况进行专题视察。围绕“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展界别协商。开展绵遂铁路、绵九高速、绵茂高速和绵安北第二快速通道规划建设情况调研。开展闲置工业用地处置情况、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建设等调研视察。支持担任特邀监督员和政风行风评议员的政协委员履行职责。驻绵阳的省政协委员在省政协全会上提交50余件提案。参与省政协“我省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专题调研,上报的《绵阳市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受到省委书记王东明的肯定性批示。

三、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举措更加务实

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六届23次常委会就“探索丘陵地区农村加快发展新路径”开展专题协商,提出推进丘区农村改革、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等意见建议。组织委员到15个少数民族乡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对口协商会议。配合全国工商联就“村企共建精准扶贫”调研。开展“我为扶贫攻坚献计出力”活动,动员各级政协委员投身精准扶贫,累计落实扶贫资金1亿余元,办理各类扶贫事项5992件次。

调研视察关注民生难题。组织委员视察城区学前教育、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等情况,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持续跟踪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市建设,召开对口协商会议,提出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流通环节监管等建议。组织委员专题调研“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提出制定区域性农产品电子商务规划、打造名特优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物流配送体系等建议。

提案办理解决民生问题。六届五次会议以来,征集到提案370件,立案336件,立案率达90.81%。其中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类提案105件。《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力度的建议》《正确运用法治思维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的建议》《改进城区管网窨井盖高度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加强我市弃管小区管理的建议》等提案得到相关职能部门重视。确定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提高社区医疗能力、规范垃圾分类回收等重点提案30件,并由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督办落实。

社情民意反映民生诉求。新设立的市、县市区政协委员工作委进一步畅通委员知情明政渠道,切实提升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质量。全年,收集社情民意信息300余件,编报20期。

四、坚持团结合作,助推社会更加和谐

探索推进协商民主。首次实现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名义共同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协商议政会38次、开展调研视察28次,提出意见建议600余条。在市政协、县市区政协全面设立“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在部分乡镇(街道)试点设立“政协工作委员会”。与市政府共同制定《绵阳市人民政府与市政协工作联系机制(试行)》。

积极助推法治绵阳建设。六届21次常委会围绕“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专题议政。就全市贯彻实施《专利法》情况、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司法公开工作、“六五”普法验收、禁毒工作等进行专项视察督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健全委员法律服务工作机制,组织11家律师事务所,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全年接待群众咨询2万多人次。

重视团结合作与对外交往。办理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提案,重视发挥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员作用,密切与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联系。发挥委员企业家作用,引导绵商返乡再创业。协助港澳全国政协委员来绵考察地震灾后援建项目运行情况,做好科博会特邀嘉宾对口接待工作,视察对台及外事侨务工作,召开各界人士新年茶话会,积极宣传绵阳、推介绵阳。

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明显。民革市委协助六合锻造成功立项12件新产品,争取无偿项目资金670万元。民盟市委开展贫困学生、残疾儿童的助学活动。民建市委聚焦精准扶贫,累计捐款捐物180余万件。民进市委牵头组织大型投资考察活动5次,引进项目12个。农工党市委深入县乡开展“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环境健康宣传周”等活动。九三学社市委推动建成九绵科技合作创新试验基地。致公党市工委争取致公党中央农村社区发展基金项目。市工商联开展第三轮“百企联百村”活动。

五、固本强基,政协自身建设更加有力

委员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开展委员“五个一”活动,搞好考核考评。组织委员参加学习研讨、调研视察活动,推荐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坚持开展主席走访约谈委员活动,完善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委员及委员企业制度,主动关心和协调解决委员及委员单位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强化政协凝聚力。

界别特色优势得以彰显。明确主席会议成员分工联系界别,确定界别召集人及其职责。强化委员的界别意识,注重在政协各种会议、调研视察、大会发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面突出界别声音,鼓励和支持各界别委员在开展座谈、调研、走访、联谊等多种形式活动的基础上,通过集体酝酿讨论,提出界别提案、界别大会发言和界别建议,把分散的、个别的意见和呼声汇集成系统集中、界别性、专业性、代表性较强的意见。

服务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政协机关的要求,修订完善办文办会、调研视察、内部管理等规章制度41项。加强委员履职和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升级改造市政协门户网站。


2016年工作建议


一、强化学习引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政协工作的正确方向,切实把市委对政协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落到实处。根据政协组织构成多元特点,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各族各界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为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凝聚最广泛的力量。

二、积极建言出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紧紧围绕中共绵阳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职尽责。着眼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就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加快军民融合发展、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等开展视察调研;着眼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就实施“两个一号工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现代化等深入调查研究;着眼促进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建言出力;着眼营造优美人居环境,就“美丽绵阳”建设、城市治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提出意见建议。

三、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建设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省委《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发展。协助市委起草好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意见,出台政协协商民主工作实施细则。坚持和完善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议制度,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

四、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履职能力现代化水平

主动适应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新常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政协组织纪律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完善联系市级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机制,加强与政协各参加单位的互动交流,联合开展各类视察、调研、协商等活动。加强专委会建设,创新履职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加强委员服务与管理工作,发挥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完善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文史资料、新闻宣传、信息化建设、后勤保障等工作机制,提高机关服务保障能力。